肝癌病人的症状常见的有肝区隐痛、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形体消瘦等。
开始时多不严重,但会随着疾病的进展而日益加重。
腹胀、腹泻亦是常见症状。低热或偶见高热也常见于肝癌。
个别病例亦有以急腹症等症状起病的。
肝癌绝大多数都伴有肝硬化、肝炎。有肝炎、肝硬化病史的人,或虽无肝病病史,但血清检查证实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者,且有上述症状即应考虑到肝癌的可能性,并应定期检测;如在明显肿大的肝脏表面扪及较大的、大小不等的坚硬的结节,则肝癌的诊断便大致可以成立。
诊断肝癌还必须借助各种特殊检查手段
1、病例组织和病理细胞学检查
在各种检查中,病例组织学检查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最有价值。取得肝癌活组织的方法为肝穿刺。为取材准确,多在腹腔镜或超声引导下穿刺。
2、肝癌标志物检查
肝癌标志物是由肝癌细胞或人体产生的针对肝癌的细胞或人体产生的针对肝癌的较为特异的物质,如抗原、酶、特殊的蛋白质等,可反复进行动态观察,对肝癌的定性诊断极有价值,也是肝癌定性诊断的主要手段。常用的肝癌标志物有:
(1)甲胎蛋白(AFP)
AFP是在众多的肝癌标志物中对肝癌诊断价值最高的一个。如达到400μg/L以上。持续存在4周以上并能排除个别假阳性情况的,甚至即可据此诊断肝癌。AFP在肝癌的早期,甚至在肝癌的症状出现之前8个月,便可出现阳性结果。所以AFP可以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包括对于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的早期诊断。
由于AFP在一定量(如>400μg/L)、一定持续时间(如>4周)的前提下对肝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所以可用于肝癌的鉴别诊断。
AFP检测已成为诊断肝癌的基本和必备的检查项目。尽管AFP对于诊断肝癌有较高的特异性,但AFP在肝癌中的阳性率却只有60%~70%。
(2)α-L-岩藻糖苷酶(AFU)
AFU在肝癌患者中亦有约80%阳性率,但特异性较差,可用作与AFP等联合检测,以协助肝癌的诊断。
(3)γ-谷氨酰转肽酶Ⅱ(γ-GTⅡ或GGTⅡ)
GGT在许多肝胆疾病中都增高,经凝胶电泳可分为12条带,其中Ⅱ带即GGTⅡ对肝癌有较高的特异性,在AFP阴性的病例中亦有82%~86%的阳性率,可以有助于肝癌的定性诊断。
有条件的话,还可检测AFP异质体、脱羧凝血酶原(DCP)等,它们对于肝癌也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3、定位诊断 超声显像
超声检查或B型超声检查是肝癌定位诊断中最为简单易行的方法,为肝癌定位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B型超声不仅可以检查肝癌结节在肝脏中的部位、大小和数目,还可以确定肝癌与大血管、胆管的关系,并且根据肝癌的声像学表现,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定性”诊断的价值。
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除具有B型超声的特点外,还可以充分显示病变部位的流血情况,并可用于与肝脏其他占位病变(如肝血管瘤、腺瘤样结节等)的鉴别。
CT检查
CT平扫对于肝脏肿瘤的诊断常无特异性,一般不能做出定性诊断,仅用于显示高密度的转移灶、钙化和出血等,可疑肝癌必须行增强扫描。但CT扫描时病人需接受一定量的射线,如做增强扫描则有碘剂过敏之虑。
磁共振显像(MRI)
MRI既无电离辐射,亦不需使用碘造影剂,是一种十分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加上可以从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三个方位成像,故可以准确定位。
文章来源:《抗癌之窗》 2008年04月刊 总第13期 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