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健康金标准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健康金标准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Slide 7 Slide 7 Slide 7
HEALTH
ADVISORY
健康咨询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健康咨询 > 体检常识
早诊早治绝非一句口号

--访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理事长董志伟

农业和畜牧业从20世纪中期开始的革命,让人类佣有的食物总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我们进入有史以来最不用为填饱肚子发愁的阶段。冷藏技术的发明和运输仓储的技术改进,不仅让挪威的三文鱼出现在中国的餐桌上,也让超市能够从早到晚供应新鲜的猪肉和牛奶。与此同时,医学的进步让我们活得更长,但这并非没有代价。人们不会在30岁之前因为天花、阑尾炎、伤口感染而送命,但同时更多的人不得不忍受衰老、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症的摧残。

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全球有760万人死于癌症,预计2015年将达到900万,2030年达到1150万,而且大部分死亡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癌症的死亡率亦一直呈上升趋势,20世纪70年代为70万,90年代为90万。新近的报告指出,20042005年癌症的死亡已达170余万,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死因的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政府正表现出相当积极的姿态。全国的癌症控制网络正在建设中,而对癌症的早诊早治项目及干预已经启动。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我国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董志伟教授。

早诊早治是一种正确选择

董志伟教授说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计算是促成政策转变的重要因素。毕竟,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此外,即使发生癌症,如果措施得当,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在早期被发现并得到治愈的。这样的医疗支出相比较于,把绝大多数的钱都用于治疗晚期癌症上,要有效得多。

事实上,癌症的早诊早治已取得重要进展。子宫颈癌由于病因清楚(HPV感染)、早诊早治技术有效,许多国家都有子宫颈癌的筛查计划,并取得明显成效,使死亡率持续下降。此外,乳腺癌、前列腺癌及大肠癌的早诊早治在发达国家也普遍开展,使得生存率明显延长,死亡率开始下降。

实践证明,早诊早治是控制癌症的正确选择之一。由此入手,可推动癌症的全面防治工作。

早诊早治绝非一句口号

早诊早治的重要性成为共识,但如何早诊早治呢,这如果成为一句空喊的口号,将不具有任何的意义。世界卫生组织在预防方面给出了一些笼统的健康饮食结构和积极锻炼建议,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觉去做到的。但是早诊早治就不可以,对于一个身体没有任何不适的人来说,即便他的亲属有人罹患肿瘤,也不会没事儿自己跑到医院去作检查,何况,费用更是承担不起。

在互联网上,似乎可以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比如提倡防癌体检、参加筛查等。但是网络似乎只属于发达地区的高端人群,能够自己出钱买健康的人也不是大多数。何况,那些所谓答案的背后其实很少有科学依据支持。人们依旧迷茫,依旧困惑,依旧恐俱。

而实际上,我国癌症的早诊早治工作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期,当时在我国癌症高发区如河南林县高发区、河北磁县高发区和江苏启东高发区等几十个地区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仅惠及了众多饱受疾病折磨的群众,而且产生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癌症防治经验,在世界癌症防治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河南林县食管癌的防治工作,为世界同行所关注。

即便如此,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在河南林县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临床医生,有了世界上治疗食管癌水平很高的医院,能够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食管癌患者。但是,我们始终没有走出那个死胡同:从上到下,我们在做同样的工作: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病人。而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更为有效的控制。

 早诊早治只有进入公共政策,进入医保,才谈得上所谓控制的问题,才能看见死亡率、发生率的下降,才能真正看到早诊早治的作用,否则早诊早治只是一个口号。董志伟表示。

早诊早治是一个载体

董志伟教授说,早诊早治如果没有变成政策,变成制度性的安排,就成不了气候,形不成规模。如果体系、队伍、机制都已经完成,可以成为政府行为,意味着可以带动很多事情良性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健康促进教育,将会更容易被接受。还可以带动农村的基层医疗培训和能力建设规范医院医生的诊治行为……

早诊早治的目标是,提高早诊率、早治率和5年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是它的目标。项目专家委员会将早诊率界定为可干预的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在可干预的癌前病变及以上病变中所占的百分比。这一界定的意义在于,癌症筛查的目的不仅在于发现癌症处于早期阶段,更重要的在于发现病变处于癌前阶段,并给予有效的处置。这一指标和定义充分体现了关口前移积极干预的策略,为开展癌症的全面防治奠定了基础。

早诊早治是一个过程

中国癌症防治的研究已有50年了,科学家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工作。他们致力于把早诊早治纳入到政府的工作计划中,以可以为更多的贫困人群服务。但在具体的实践中,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董志伟说:现代循证医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任何决定-包括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专家制定的治疗指南,以及卫生部门的卫生决策-都应当基于临床科学研究所获得的客观可靠的证据。

而这些证据,只能来自需要大量时间、金钱和人力投入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得益于多年的研究调查,2004年,中国癌症基金会邀请了多年从事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的知名专家撰写包括子宫颈癌、乳腺癌、大肠癌、食管癌、肝癌、胃癌、鼻咽癌、前列腺癌及肺癌的《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同年,建立了子宫颈癌和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到了2008年,我国已经建立起早诊早治项目点118个,经费总数4222万元,预计筛查人数将超过50万。最顺利的项目是子宫颈癌。

董志伟教授表示,在卫生部的组织领导下,早诊早治项目组将继续努力开展工作,去帮助更多的贫困人群摆脱癌魔的摧残,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早日将早诊早治真正成为政府的一项常态工作,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到那个时候,科学研究才算真正的发挥作用!

文章来源:《抗癌之窗》  200806月刊  总第14  11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