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核对检验申请单,明确检验目的
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检验申请单,但各医院检验申请单的格式和形式又不尽相同。在患者拿到医生开具的检验申请单之后,应仔细核对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以及病案号等个人资料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清楚;再仔细看一看检验申请的内容,并尽量记住检验项目的名称,以便于在查找检验结果时提出化验项目名称,方便查找。核对检验项目,还可以帮助您明确检验目的,以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如临床上怀疑肺癌的患者,医生除了对其进行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检验外,还要检验血清结核抗体、痰中查找结核分枝杆菌,这样做是为了对肺癌与肺结核进行鉴别诊断。
许多医院的检验申请单上会出现许多组合检验项目名称,这些组合往往具有该医院的特色,如:生化全项分析、肝功能全项分析、肾功能全项分析等,这些组合所包含的具体检验项目,在各个医院之间会存在差异,患者应加以注意。
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在检验申请单上,往往还附有记账交费凭证和含有与检验申请单上的多位数码一致的标本号码附条,该附条用于粘贴在病人的送检标本容器上,以免出现标本错误。
如何看检验报告单
1、正常参考值
正规医疗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单,都会标注相应检验项目的正常参考值;患者在取到自己的检验报告单后,首先应该看一下相应检验项目的参考值,再看本人的检验值,是否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一般来讲,对于直接用数值表示的检验结果,如果患者的检验结果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以内,可视作“正常”,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就视作“异常”,患者应重点关注一下“异常”的检验项目高出(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多少。一般的检验报告单会有“检验结果提示”一栏,提示“异常”的检验结果。“提示”常以符号或英文字母的形式出现,如表示高于参考值的字母和符号常用HIGH、H、>、↑、+;表示低于参考值的字母或符号常用LOW、L、<、↓、-。表示异常值的其他方式有字体或字母加粗或加黑、加注星号(﹡)或ABN、abnormal等。
正常参考值范围会因性别、年龄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血尿酸(UA),我院女性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是142.8~339.2μmol/L,而男性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是202.3~416.5μmol/L。此外,不同的医疗机构所采用的检验设备、检测方法以及检测试剂的不同,也可能使不同医院的正常参考范围略有差异;如谷丙转氨酶(ALT)的正常参考范围,有的医院为5~40U/L,有的医院为5~45IU/L。因此,患者去不同医院就诊,一定要先看一下该医院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再判断是否正常。
2、正确对待“正常”或“异常”的检验结果
患者的检验结果一切正常是否就说明身体健康?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疗机构所使用的医疗设备和检测技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肿瘤的早期诊断,目前尚缺乏理想的实验室肿瘤标志物。因此,单纯通过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很难发现早期的肿瘤。另一方面,不同的患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况且人体的状况时刻呈动态变化,病情的发展有时会非常迅速,俗话说“病来如山倒”,就是这个道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今社会的生活工作压力增大,许多人的健康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此时的检验结果并不一定会出现异常。
那么测定结果“异常”是否一定有病呢?不一定。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正常参考值范围”,它通常是以95%正常人群测定值来确定的。参考值虽可区别健康与异常,但参考值与病理值之间仍然存在着交叉现象,而且生理与病理的划分也不能简单地靠几个数据来决定。任何一个检验项目正常参考值范围的确定,都是在对实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通盘考虑情况下确定的。一般情况下,如果受检者的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复查或者进行一些其他必要的检查。
可见,如果您某一次的检验结果“异常”,不要惊慌,更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一定要请有经验的医生仔细分析。鉴于此,我们建议肿瘤患者在重视每一次检验结果的正常与否的同时,更应该观察检验结果的动态变化趋势,这样会对患者的病情监测更有帮助。
3、注意检验结果的表示形式
检验结果最常用的表示形式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直接用数值来报告检验结果,这也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检验结果报告形式。如血糖或血脂的检验结果,以及血常规的检测结果都采用这种方式。
第二种是“阴性”、“阳性”,检验报告单上通常以“+、-”符号来表示。如乙型肝炎五项指标的检验结果常采用这种方式表达。如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检验结果为阳性(+),说明患者血液中HBsAg量超过正常范围,该患者为乙肝携带者,而检验结果报告单上的结果为阴性(-),则表示患者体内无HBsAg或HBsAg的含量低于检测阈值,如果此时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也为阴性(-)的话,在患者注射乙肝疫苗后,抗-HBs可能会转变成阳性(+),这就表示患者对乙肝病毒具有了免疫力。临床上,有时还以(+)或(-)的多少,来表示检验结果数量上的变化。如尿糖试验,(+)、(++)、(+++)符号,就表示了患者尿液中糖含量的多少。
第三种是滴度,往往用于表示抗体检测结果。如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中,RPR的检测结果就以1:2、1:8等方式报告结果。
4、注意报告结果所使用的单位
采用数值形式报告的检验结果,还需要注意结果所使用的单位。例如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上的白细胞计数(WBC),法定的报告方式是4×109/L,过去惯用的报告方式则报告为4000/mm3(或4000/ul),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白细胞是4千”。再比如血脂,常有mmol/L和mg/dL两种计量单位,前者为法定的计量单位,后者为一种惯用的传统计量单位。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所有的检验结果应采用法定的通用国际计量单位来报告,但是还有一些医疗单位的检验项目沿用了旧的报告方式。不论采用何种报告方式,其结果是可以相互换算的;以胆固醇为例,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为:mg/dL×0.0258=mmol/L或mmol/L×38.7= mg/dL。患者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询问一下换算方法,以便自己比较检验结果的变化。
5、几项化验项目的结果要综合起来分析
医生在对患者进行化验检查时,通常需要同时检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也就是要进行联合检测。对于肿瘤患者而言,联合检测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提高肿瘤诊断的敏感度。如疑似肺癌的患者,一般需要同时检测CEA、CA125、SCC、NSE和CYFRA-211五个项目;如果单纯CYFRA-211和SCC升高,一般提示患者可能患有肺鳞癌;如果单纯NSE升高,一般提示患者可能患有小细胞肺癌;而单纯CEA升高则患有肺腺癌的可能性更大。再比如肝癌的诊断,患者一般在健康查体时可能首先被发现患者的血清转氨酶升高(如ALT、AST、AKP),这时需要对患者进行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抗体的检测,因为绝大多数肝癌的患者是肝炎患者。与此同时测定其血清AFP的水平。
肿瘤标志物的检验结果对于疗效监测以及肿瘤复发的判断也有重要的意义。在经过临床治疗后,其体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会呈现稳定的下降趋势,直至降至正常范围;在病情稳定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也会相当稳定。如果患有的某一种肿瘤标志物的水平突然增高,可能提示肿瘤的复发,患者应高度重视,并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
此外,肿瘤患者还应该明白,患有同一种肿瘤的病人,检验结果可能大不相同;所患肿瘤不同的患者,其肿瘤标志物的检验结果却可能相似。如CEA,多种肿瘤都可能引起其升高。
文章来源:《抗癌之窗》 2008年06月刊 总第14期 15页